環博會上新風向:超500個“新面孔”亮相,無人化、智能化設備加速迭代
4月21日,作為亞洲旗艦環保大展,第26屆環博會在上海盛大開幕。本次展會匯聚了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的2279家企業,場地規模近20萬平方米,諸多行業巨頭紛紛亮相,如威立雅、盈峰、清新環境 、賽萊默、中節能、創業環保、上海環境、北排等環境綜合治理服務商及大型裝備制造商。
據主辦方透露,今年中國環博會約有超過500家企業首次參展,這一數字在歷屆環博會中處于較高水平,且新參展企業大多為技術驅動型中小企業。其中,工業廢水零排放、VOCs治理、膜材料、資源化等細分賽道的產品與技術備受關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節能與環保所所長趙衛東在同期召開的2025中國環境技術大會上提到:“十三五”至今,環保產業復合增長率接近6%,2024年整個產值達到9200億元 。盡管近兩年受環保行業強政策周期性、傳統市場份額收縮、國家政策階段性重心轉移以及新興市場供需不匹配等因素影響,行業增速有所下降,企業經營面臨挑戰,但從長遠來看,環保行業前景依舊廣闊。
在展會現場,《華夏時報》記者觀察到,與往年相比,大型工程公司的參展數量和面積雖有所縮減,但不少行業“老兵”仍積極參與。例如,全球環保巨頭威立雅,此次聯合羅克韋爾自動化 、施耐德電氣、埃頓工業、普華永道、中金公司等企業,發布“工業園區和企業服務聯盟”,探索工業園區和企業綠色轉型之路。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于會文在會議上指出,我國環保產業規模持續擴大,技術水平顯著提升,服務能力全面增強。環保企業作為綠色發展的主力軍,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龍頭企業應充分發揮引領作用,積極開展跨領域、跨行業合作,打破行業壁壘,整合資源,形成協同創新的強大合力。
從環保細分領域來看,大氣、污水、固廢三大領域的發展趨勢出現分化。水處理耗材板塊市場活躍度持續高漲,水處理藥劑與殺菌消毒等領域企業的參展數量顯著增長;環境監測板塊展商數量相較去年也有小幅增長,而市政污泥處理行業參展數量有所下降。
全聯環境商會會長、清新環境總裁李其林表示,隨著大規模基建熱潮退去,行業增量空間受限,傳統環境市場需求趨于穩定,整體增長面臨困境。因此,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環境產業向高端化與創新驅動轉型迫在眉睫。應大力推進產業生態化進程,通過源頭減量、資源回收利用、工藝改造等措施,為傳統產業發展注入綠色新動能。
在本次環博會上,無人化、智能化成為環保設備發展的顯著趨勢。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前沿技術迅猛發展,環保設備正加速向無人化、智能化方向迭代。盈峰環境作為環衛裝備龍頭企業,在2021年展出2代無人駕駛清掃機器人后,今年帶來了全新的第3代無人駕駛清潔機器人。該機器人具備無人駕駛、人工智能等多項技術,可自主完成作業路徑規劃、清掃、倒垃圾、充電、加水、泊車等一系列流程。
致力于智能分選裝備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弓葉科技也是環博會的常客。今年,弓葉科技展示了可在打包站、分揀中心應用的中小型光選機。公司銷售總監左立志介紹,在小型分揀中心,以往一天的處理量可能需要10個人才能完成,使用光選機后,人員可減少一半以上,若配備一人進行質檢即可保障質量。
浙江利奧科技帶來的垃圾桶自動清洗設備同樣引人注目。將垃圾桶放置在清洗倉對應位置,設備開機后會自動夾住垃圾桶,倉內的三道滾刷和高壓噴頭會對桶內外及桶蓋進行全方位清洗,清洗后還能自動復位。工作人員介紹,該自動清洗機器不僅省時高效,還更加節水,可實現廢水循環利用。
趙衛東表示,提升傳統環保裝備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需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環保裝備設計、生產、使用、運維等各環節的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程度。數字化、智能化優勢明顯,能夠有效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穩定質量,在減污、降碳、擴綠、增長等方面發揮重大作用 。環博會不僅是環保企業展示創新成果的舞臺,也為行業發展指明了方向,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與創新,環保產業未來可期。